资讯中心

存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:OpenAI计划自行建设存储型AI数据中心

  

OpenAI计划自建存储型AI数据中心的战略布局揭示了存力在AI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地位,以下是综合多方信息的深度分析:

一、存储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背景与动机

  1. 降低对微软的依赖
    OpenAI当前完全依赖微软Azure云服务,但频繁的数据迁移和跨平台调用导致成本上升。自建存储设施可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绑定,提升数据主权控制能力。

  2. 应对海量存储需求
    OpenAI计划采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存储硬件,构建高达5EB(约5000亿GB)的专用存储空间。对比来看,苹果iCloud全球存储总量约8EB(2021年),而OpenAI单项目需求已达苹果云存储的62.5%。

  3. 提升模型开发效率
    AI训练需频繁保存模型检查点(Checkpoints)和权重参数,自有存储设施可缩短数据访问延迟,加速迭代周期。例如,模型训练周期长达数周时,存储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研发效率。

二、技术实现路径与挑战

  1. 分布式存储架构
    计划采用对象存储技术构建可无限扩展的存储池,支持模块化扩容,目标在2025年将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至2吉瓦(当前容量三倍)。

  2. 能效与安全设计
    需突破高密度存储散热技术瓶颈,并建立多层数据冗余机制。消息称OpenAI拟采用液冷方案降低能耗,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完整性。

  3. 硬件供应链布局
    与戴尔、惠普等厂商合作定制服务器,同时从甲骨文租赁英伟达GPU集群,形成存算分离的混合架构。

三、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

  1. 与软银“星门计划”联动
    该项目计划投入50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AI基础设施网络,得克萨斯州阿比林市的存储中心将与星门GPU集群形成存算协同。

  2. 重构云服务市场格局
    若存储中心落地,OpenAI将成为全球顶级存储客户,可能倒逼AWS、Azure等传统云厂商调整定价策略。

  3. 推动存储技术革新
    5EB级需求刺激存储行业向高密度SSD、NVMe协议等方向突破,可能推动存储芯片制程向3nm以下演进。

四、潜在风险与争议

OpenAI此举标志着AI竞赛进入“存力军备竞赛”阶段,未来企业需在存算平衡、能耗控制、数据主权等方面建立综合能力。存储基础设施的自主化或将成为AI头部企业的标配。